|  今天(周日):暂无

首页 科技园地 应用案例

江苏省智慧工地典型应用场景 案例集2

发布时间:2023.11.15

场景二:抹灰机器人

工程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海外学院项目

施工单位: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集成服务商:上海蔚尔速建筑智能建筑有限公司

监督机构: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一、项目概况

南京工业大学海外学院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项目总建筑面积48000㎡,建筑高度24m的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六层。项目地下室内墙抹灰为15mmDPM水泥砂浆打底+5mmDPM水泥砂浆罩面,项目根据抹灰特点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抹灰。

抹灰机器人通过BIM建模,完成3D环境提取,经数据输入、程序交互,实现机器人离线学习、路径规划,最终机器人可根据设定的程序,自主移动,通过提前布放的定位激光线,实现机器抹灰。且工效可达到为人工抹灰的5-8倍。极大提高施工效率。

 

 

二、场景内容与做法

机器人抹灰的系统构成主要由分供料设备、送料管、抹灰机器人三大部分组成。机器人可根据设定的程序,自主移动,通过提前布放的定位激光线,进行现场调度与调整,实现机器抹灰。

1、机器人抹灰作业

将墙面润湿,复核机器人作业线是否正确,根据已设置的作业线进行激光扫平仪摆放,复核机器人作业位姿是否正确,机器人根据扫平仪激光幕位置、墙体状况及开间进深要求进行抹灰厚度设置,砂浆泵放置砂浆后试泵,观测压力表读数并测试流量是否正常,现场清场仅留下操作人员,避免对机器人导航造成影响,启动机器人并进行作业。

2、机器人抹灰示意图

 

细部抹灰投料示意图

 

机器人抹灰大面施工示意图

 

机器人抹灰完成示意图

三、应用成效

1、降本增效:通过智能化抹灰机器人的应用,项目实现了高效、精准的抹灰作业,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抹灰,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墙面抹灰任务,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施工时间。

2、自适应场景:抹灰机器人采用BIM建模技术,能够精准地提取3D环境信息,并进行数据输入和程序交互。这使得机器人在离线状态下即可进行学习路径规划和路径规划,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3、高精度施工:机器人通过定位激光线的引导,能够实现自主移动和精确抹灰。这确保了抹灰的质量和精度,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和返工,提高了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加快进度:抹灰机器人的工效可达到人工抹灰的5-8倍,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施工时间内,更多的墙面可以完成抹灰工作,从而加快了项目的整体进度。

5、创新性: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还带来了其他的优势,例如减少了对熟练工人的依赖、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施工的可控性等。这些优势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