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周日):暂无

首页 荣誉荟萃 获奖工程

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项目项目

发布时间:2021.05.01

一、项目分类

教育类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项目

建设地点: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内

计划开竣工时间: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

集中建设实施单位:江苏省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管春露

设计单位:        苏州苏大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创人员:        吴永发  张洪明  邱珏 

工程总承包单位: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姜潇潇

监理单位:        江苏赛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项目总监:        孙学广

 

三、项目简介:   

项目总建筑面积17100.97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4284.3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816.60平方米。建筑密度35%,容积率1.05,绿地率 31% 。机动车停车位135辆,其中一般机动车停车位114辆,大巴车停车位21辆。由一栋体育馆、一栋学生活动中心,共计2栋单体组成。

四、项目特色

大学校园的文体生活丰富多彩,本次设计从实际使用的多功能性和空间灵活性出发,旨在创造一个功能设置科学合理、充分满足师生的教学及日常各类文体活动的需求、提升校园空间活力的场所,与现有校园建筑有机互动,将校园环境转化成一个更优美、更绿色的公共空间。

1、场地所需承载的主体功能为体育馆与学生活动中心。

2、体育馆功能放置在北侧,与现有的体训楼和金螳螂商学院一起,形成训练、比赛、接待的功能组团,流线短,满足大运会的比赛需求。学生活动中心放置在南侧,与南侧的学生食堂和宿舍生活区有机结合,共同形成校园内的集中的活力场所。最北侧设置生态停车场。

3、体育馆与活动中心之间通过大台阶的有机连接,形成既分隔又联系的关系,公园化的景观设计也让这里成为了校园中的休憩、交流的场所,在场地的南侧形成了开放的公共空间。

4、除了两大主体功能外,同时形成300m风雨跑道、景观公园、下沉室外剧场及绿色庭院等,为校园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空间。

五、工程亮点

将体育馆从以往单纯体育锻炼的场地转变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可以满足各种事件需求的并能提供丰富的室内和户外活动空间的场所。将学生活动中心打造成能承载多样的学生生活、活动的多功能空间,积极、灵活的为丰富的校园生活提供多种可能性。

以创造宜人的校园公共空间为原则,设计中除了强调合理的使用功能布局,顺畅的交通组织之外,更注重空间序列与环境氛围的营造,通过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间,为校园创造了一个实用、优美、绿色、生态的文体活动环境。

外墙铝板的设计:体育馆的上半部分采用彩色系的穿孔铝板,起伏的铝板通过巧妙的处理,形成了立面的律动,体现了体育建筑积极向上的态势。外墙单元的波形折面与光影的作用,产生丰富的立面效果。穿孔遮阳铝板的外立面设计、屋顶采光井、体育馆高光窗以及节能照明设施等一系列的节能措施一方面保证了场馆舒适的使用环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全面呼应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导向。

陶土板设计:红砖是苏州大学,无论老校区还是新校区,校园建筑中最常出现的色彩。本建筑的基座呼应了这一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体育运动和文化生活所展现的热情与活力。

钢结构的设计:结构体系采用网架结构,平面尺寸长宽比小于1.5,网架拟采用正交正放四角锥网架。网架高度按端跨跨径的1/22采用。网架节点采用焊接球和螺栓球节点。网架支座支撑于下部混凝土框架柱顶,网架支座采用板式橡胶弹性支座或盆式抗震橡胶支座,下弦点支承。檩条采用焊接工字钢。

屋面板设计:体育馆的大屋面有条件装配光伏板,能够有效使用光能,显著降低建筑能耗。

活动中心设计:学生活动中心分为两层,被设计成覆土建筑。其可上可下、可内可外的丰富空间以及可分可合的空间组合,能够满足学生各类活动的需求。下沉式的室外剧场,更是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释放青春的舞台,让校园氛围更加的活跃。景观公园、屋顶绿化、生态停车、垂直绿化等多层次的景观生态系统,调节了校园局部微气候,也给校园带来了更绿色生态的环境。

项目采用工法:劲性柱接地装置施工工法,可调节侧模板工法,大跨度钢网架累计扩展同步上顶升施工工法

项目采用新工艺: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等新工艺。

 

六、新工艺新技术应用:

穿孔遮阳铝板的外立面设计、屋顶采光井、体育馆高光窗以及节能照明设施等一系列的节能措施一方面保证了场馆舒适的使用环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全面呼应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导向。

体育馆的大屋面有条件装配光伏板,能够有效使用光能,显著降低建筑能耗。

绿色建筑的理念贯穿设计始终。在本方案种,多种技术措施既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又保证了舒适的空间环境。目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标准。

项目采用工法:劲性柱接地装置施工工法,可调节侧模板工法,大跨度钢网架累计扩展同步上顶升施工工法

项目采用新工艺: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等新工艺。

七、获奖情况

重要获奖情况:2021年度苏州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原创方案)二等奖

                       2022年度苏州市BIM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八、实景照片

1. 项目总貌

图片170.png 

图片171.png

图片172.png

2. 项目局部细节图

图片173.png